务虚笔记

既已成宴,云胡不喜(评《喜宴》)

★★★★★

 

先从“喜宴”说起。

电影中的喜宴是一场典型的中国式婚宴,疯狂、混乱、龌龊、荒诞,一个外国宾客不解又嫌恶地说:“我以为中国人都是柔顺沉默的数学天才。”李安客串的中国宾客接腔道:“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。”



——一语中的。实际生活中的中国式婚宴同电影中的比起来,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性,在中国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。一方面,它被广泛地视为肮脏的事情,因而是被人避讳的,是难以启齿的;另一方面,它在形式上却是无比的重要,以至于有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这样的古训。而横亘在这两者之间的,正是建立在血缘、亲情基础之上的儒家伦理。

当你学业已成,工作稳定,绝大多数父母所想的接下来的一步,都是结婚生子。无奈的是,就像电影中伟同妈妈的那句话:“不跟人家交代,那结什么婚哪?”我们为太多人而活,身心疲惫,还得打破牙齿混血吞。于是众多不爱女人的男人,违心成家生子,像“正常”人一样过完余生。



 

戎马一生的伟同父亲在过机场安检的时候,默默举起了双手,那似乎象征着一种投降,一种对生活的委曲求全,以及对另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默认。生活永不可能像墙上挂着的那幅王羲之体白居易诗般,通篇无一处败笔。哪怕是历经喜宴缔结的圆满欢喜,到底也不是成就永远的惟一条件。 

 

作为一部喜剧,《喜宴》的结尾还是幸福的,至少伟同的父母接受了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,家庭关系还是和谐圆融的。只是,电影下的现实中,能有几个同性恋者有此福分,享受如《喜宴》这般的美满结局? 




评论(1)
热度(3)